2024
法國抽象藝術
L’Association Française Réalités Nouvelles
法國新現實協會藝術家聯合展
2024
「台灣彩墨藝術大師巫登益作品亮相第六十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歐洲文化中心主辦「個人結構」大展
義大利時間2024年4月16日,第60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正式開幕,本次展覽由阿德里亞諾·佩德羅薩(Adriano Pedrosa)擔任總策展人,於2024年4月20日至11月24日在綠園城堡展區和軍械庫展區向公眾開放。本屆雙年展除了主題展「處處都是外人」(Stranieri Ovunque- Foreigners Everywhere)88個國家館參展,堪稱最大的、現當代領域最具影響的國際藝術家參展的平行展,由歐洲文化中心主辦的、以個人視角展現藝術家的大展「個人結構」(Personal Structures」以主題「Beyond Boundaries」(超越邊界)同步拉開帷幕!
2024
【 大師講堂 】 國際鋼琴大師 – 劉孟捷 親自授課 – 藝術與音樂的天籟之合
人類璀璨藝術史中,多領域大師如繁星般閃耀,以其天賦和創造力塑造了藝術的輝煌面貌。而巫登益當代藝術園區,恰如一座環繞著大自然與人文氛圍的寶庫,為當代大師搭建了一個尊貴的講堂。
2024
01 / 18 Thu – 01 / 21 Jun
巫登益先生受邀參展第120屆巴黎秋季沙龍
自1903年首屆巴黎秋季沙龍展舉辦至今已滿120歲,在這個特別的時刻,隨著巫登益美術館新北館於巫登益當代藝術園區圓滿開幕,巫登益國際巡展計劃在2024年開年拉開序幕!2024/1/18~2024/1/21,在榮幸受邀參與百年盛會之際,巫登益美術館也將在世界藝術之都巴黎展開一系列交流活動,期待未來在法國有更多的作為。
關 於 巫 登 益 美 術 館
巫登益美術館2020年創建於臺灣地標——臺北101大樓。2022年於新北市淡水歷史建物園區中的教士會館開設新館,將自1875年起陸續建成的歷史建築及庭院整修活化,將臺灣著名彩墨藝術大師巫登益先生畢生藝術造詣與成果續寫這棟百年建築,以融匯東西的開放態度打造以臺灣本土藝術與世界交流的國際藝文平台,以此為基礎著重發揚當代彩墨藝術的魅力和價值,推動臺灣藝術走向未來。
了解更多巫登益當代藝術園區
巫登益美術館
這棟建築興建於1875年,是馬偕博士親自監工設計的,當初是作為傳教士的宿舍,因為外觀是白色 的關係又被稱「馬偕小白宮」。⻄班牙建築風格,岩石壁材建築,屋架及地板取自於廈門的福杉木,可防腐朽; 正門及外迴廊均設「白堊壺門走廊」,顯得相當優雅。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曾租給英商德記洋行,加蓋二層空間。後來由真理大學修復並改名為「教士會館」以紀念當初的傳教士。 2021年巫登益美術館選址淡水拓展藝文事業,投入修繕活化空置的教士會館,將主樓岩石牆壁重新展現,以國際美術館標準增設燈光、展線、展牆及空氣循環系統,將台灣當代彩墨藝術大師巫登益先生畢生創作收藏、展出,以融匯東⻄的開放態度打造以台灣本土藝術與世界交流的國際藝文平台。
主展館
親愛的遊客,歡迎您來到巫登益美術館的主展館。這座西班牙風格建築始建於1875年,由馬偕博士親自督建,曾作為傳教士住所,名為“教士會館”。建築基礎選用了北投特有的唭哩岸火山岩,粗糙的質感、良好的透氣性和耐風化、耐腐蝕等特點。屋梁則採用了來自廈門的防腐福杉木,這些精選的材料為建築增添了獨特的質感與深厚的歷史韻味。
窄門
園區修繕時發現了這扇被磚頭封起來的門,從它的弧頂造型看得出來這裡曾被當作出入口使用。我們把它重新打開,作為園區人行入口的正門使用,稱為「窄門」。千年來傳教士的精神就是「走窄門」,窄門是有規格的、有原則的、有限制的,那門不但窄,而且不容易看到;佛家講,此岸就是彼岸,窄門是見證到造物主的路,而我們的心念有多寬廣,路就有多大。我們希望每位客人走進窄門時能夠感受到一種特別的磁場,一如進出平行時空的不可見之門,一個只能單人出入的空間連接了內外兩個不同的世界。
晚清燕尾
走進巫登益當代藝術園區,一排紅磚中式古厝令人眼前一亮!這可是傳說中馬偕博士真正的住所,是他剛來淡水時還未建好兩棟白堊洋樓時所居住的地方。傳統的清代紅磚燕尾房,長期以來一直作為倉儲空間使用而未被訪客所見,如今巫登益美術館文創中心入駐這棟燕尾房,我們期許與世界各方旅人在此相會,為大家講述這裡的故事,挑選最美好的伴手禮,讓遊訪淡水留下不虛此行的回憶。
牛津之窗
從殘留的門軸結構可以判斷這裡曾經作為出入口使用,後因不敷使用而被封起,但卻並未完全封死,而是留出四片綠色琉璃瓦窗花組成的方形小窗,可以從園區內部更低的位置看出去街道。而這四片窗花正式來自馬偕博士所創建的「牛津學堂」即現如今的「理書院大學堂」二樓陽台窗花,這色系也來自馬偕家族的傳統綠色格紋。巫登益當代藝術園區特別保留這一處與牛津學堂的「姊妹連結」,以「牛津之窗」命名,供訪客在這一休憩處停留佇足,感受歷史的痕跡。
白日閣
與一樓聯排瓦房一同建於日治時期的小木屋閣樓。日治時期所增建的日式木屋建築,外觀為全白色; 亦是除了觀海平台以外整個園區的最高處,透過四面窗可見園區別樣風景,近觀可以俯瞰山景水系,遠望可以看到觀音山。室內藍色牆壁白色尖頂木梁結構,居於高處的視角讓人有置身希臘度假的感覺。一樓聯排瓦房與美術館主館形成環抱中庭戶外空間,一棵與建築同時期種下的麵包樹剛好為這個空間支撐起一片綠蔭。
百年福樟
巫登益當代藝術園區內栽種了多棵歷史悠久的百年古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主館前草坪上一棵蒼翠繁茂的老樟樹。作為園區的靈魂之樹,百年福樟承載著一段感人至深的歷史傳奇—1875年,由加拿大傳教士馬偕博士親手栽種。他或許未曾預料,百年之後,這棵樹會成為無數人寄託希望與幸福的神聖象徵。
扶搖梯
「扶搖直上九萬里」,迴旋上升直至美術館主館頂層的「望海臺」。旋轉梯採用中心柱三層旋轉扶手結構,全鋼鐵材質,人在上下過程中可以享受在不同高度柔和地與相伴生長的老橡樹接觸,同時也欣賞到庭院全景。緩緩從扶搖梯上走下來時的片刻很適合拍照留念喔!
觀海臺
巫登益美術館新北館有兩處觀海平台。通過扶搖梯旋轉漫步搭上望海臺,瞬間可見觀音山和淡海入海口的 無盡視角,如果是趕在傍晚時分,著名的「淡水八景」之一「觀音夕陽」就展現在眼前,手捧一杯 紅酒,看夕陽入海,無比愜意。